隨著城市供電負荷的快速增長,110kV和220kV的室內GIS變電站和地下變電站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所有相應的電力線路也采用電纜出線,因此有可能設計出大空間、長距離的電纜線路。同時,新建電纜線路與原電纜線路、架空線路的開口、T連接等連接方式的技術問題,成為電纜線路設計的新課題。本文以某項工程的電纜線路設計為例,分析討論了110kV或以上電力電纜線路的設計原理。
某地新建220kV民田站(GIS站),其中110kV電纜終出線12次,本期出線7次。本期工程設計范圍為:將110kV蓮花山至崗廈電纜線路解開入民田站,產生民田-蓮花山、民田-崗廈電纜線路兩次;至少年宮、景田至地鐵站的雙回電纜線路解開景田,產生2進2出4回電纜線路;新建民田至福中一電纜線路。電纜線路經過的區域是市區繁華區域,地下管網密集,包括原高壓電纜、水管、燃氣管道、有線電視管道、通信管道等。
01
選擇電纜型式和截面。
根據《高壓電纜選擇指南》和《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》,銅芯應用于需要連接高可靠電路的電線電纜,如重要電源。本項目選用交聯聚乙烯絕緣銅芯電力電纜(單芯)。當地溫度為30℃、考慮到本工程的電纜敷設在細沙和管道中,土壤熱阻指數為2.1K·m/W,埋深取1.0m,當電纜水平排列間隔為0.225m時,選用XLPE-800mm2銅導體電纜,雙回路鋪設時每相的大載流量約為690A,此時線路輸送容量為13萬千伏安,符合系統輸送容量要求。
原則分析:高壓電纜的線芯材料和截面尺寸應根據系統的輸送容量進行選擇。電纜載流不僅取決于電纜芯的截面和結構,還取決于敷設方式、電纜布局和護層的接地方式,計算復雜。在一般工程設計中,可以參考電纜制造商提供的載流量。
02
電纜的分段和護層的接地方式
在正常運行的前提下,電纜應在鋁護套上產生感應電勢,其值與電纜長度和負載電流成正比。電纜外護套(PVC外護套)應耐受這種感應電勢。如果感應電勢過高導致PVC外護套絕緣損壞,導致多點接地,鋁護套上會產生較大的感應環流,增加電能損耗,增加電纜溫度,降低輸送容量。為了消除電纜鋁護套上的環流損失,達到經濟運行的目的,同時將鋁護套上的感應電勢保持在安全值范圍內,需要將護套分段并采用交叉連接的接地方式。
電纜的分段是根據護層感應電壓的大小和周圍的地理環境,合理選擇接頭井的位置,將電纜分為三個倍率段,將護層交叉連接。以下是本項目選擇的護層接地方式:
原理分析:護層接地方式如下:
三相護層兩側各有連接地面。
三相護層一端接地(或中間一端)互聯接地,另一端(或兩側)通過接地保護器接地。
當線路較長,一端接地不能滿足要求時,可采用三相護層交叉互聯兩側接地。
合理選擇護層接地方式,不僅有利于線路的安全可靠運行,還可以減少線路損壞和電纜絕緣層的老化。根據運行經驗,一個交叉互聯單元的三段電纜不可能完全等分,但每段的差別長度不應超過15%。當單根電纜長度不超過800米時,通常不進行分段。在設計過程中,應合理創新和組合護層的接地方式。例如,當電纜根據現場情況分為四段時,其中三段形叉互聯模塊,另一段形成一端直接接地,另一端通過保護器接地。
03
電纜護層感應電壓計算
根據《電力工程電氣設計手冊》,電纜正常運行時護層感應電壓計算公式為17-52。
GB50217-2007中,按照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,第4.11.10條:“
交流單芯電線電纜金屬層的正常感應電勢計算不直接接地,應符合本規范附錄F的規定。電纜電路正常感應電勢的高值應滿足以下規定:
如果沒有采取安全措施,可以有效地防止人們隨意接觸金屬層,則不得超過50V。
除上述情況外,不得超過300V。
本項目民田至蓮花山、民田至崗廈電纜分為6段,產生2個完整的交叉互聯。常規負荷電流時,電纜鋁護層大感應電壓低于80伏。
04
鋪設電線電纜
電纜敷設的典型方法有:直埋、管槽、電纜溝、電纜隧道、電纜橋架等。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,合理選擇敷設方法,保證電纜的順利完成。如果電纜路徑長,可能需要多種敷設方法的組合。比如在變電站鋪設隧道或立井,出站后選擇電纜溝鋪設開放區域,埋管鋪設路徑狹窄區域。
本項目民田站出口采用磚砌電纜綜合溝,其他電纜溝采用隱蔽設計。常規磚砌電纜溝位于綠化帶和人行道下方,敷設電纜并回填土后恢復原綠化。管溝蓋板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蓋板,蓋板設計考慮1t/m2的商業堆積。在一些地方,如人行道方磚,蓋板的設計負荷會相應增加。工井設置在電纜過路埋管和頂管兩側,鋪設后在工井內充沙。工井采用磚井溝壁,預制梁板結構,活動蓋。
本工程電纜通過非主干道時,選擇破路開挖埋管;通過主干道時,由于市政管道不能封閉大開挖埋管,所以采用導向鉆入非開挖鋪裝MPP電力電纜護套管的方式進行穿越。
利用地表放置的鉆機導向鉆入非開挖鋪設管道,沿鋪設管道的設計路徑鉆一個先導孔,然后拉回鉆孔,將孔徑擴展到鋪設管道所需的規格,后將管道拉入已擴建的孔中,從而實現管道不開挖鋪設。
05
高電壓電纜及其配件的布置和安裝
5.1 電纜排列方式
單芯電纜的三相排列可以分為水平排列、垂直排列和等邊三角形排列。水平和垂直排列存在三相互感不同、阻抗不對稱的問題,因此線路較長時應進行交換。等邊三角形排列是三相對稱的。目前,水平或垂直排列通常用于直埋、管槽和纜溝的遠程敷設。由于施工固定困難等其他因素,很少選擇等邊三角形排列。本文案例中,電纜的排列方式采用水平和垂直排列。
5.2 固定要求
1)在終端、接頭或拐角附近的電纜上,應有不少于一處的剛度固定。
2)在垂直或陡坡的高側,應有不少于2處的剛度固定。
電纜蛇形鋪設的每個節徑位置,宜進行撓性固定。蛇轉化為線性鋪設的過渡位置,宜進行剛度固定。
5.3 電纜保護管
一般采用玻璃鋼管,C-聚氯乙烯保護管。選擇保護管時,應滿足使用條件所需的機械強度和耐久性。交流單相電纜時,不得使用未分離磁路的鋼管。當鋼管因機械強度要求而被使用時,鋼管的軸向總長度可以切割1厘米的開口,然后切口可以用銅條焊接,從而切斷磁路,保證鋼管的機械強度。
5.4 電纜支架的特殊要求
除支持單相工作電流大于1000A的交流系統電纜外,電纜支架應采用鋼材。
當交流單相大截面電纜工作電流達到1450A時,由于渦流作用而造成鋼質電纜支架鐵損,可達160W/m(三相成品字形設備)~530W/m(分配),約占電纜損失的20%~70%,因此應注意對策。在一些工程中,大截面電纜的支架是由不銹鋼、玻璃鋼或鋁合金等非磁性材料制成的。
玻璃鋼電纜支架現在應用廣泛,幾乎達到了鋼支架的強度,而且耐腐蝕,無電能損耗。
5.5 電纜配件的布局和安裝
5.5.1 線纜中間接頭
電纜中間接頭分為絕緣中間接頭和直接中間接頭,一般采用整體預制,玻璃鋼防水外殼。電纜接頭區域設有專門的電纜接頭井。本文案例工程選擇電纜中間接頭連接。
接頭工井一般規格為10米或20米長,便于電纜的伸縮安裝和蛇形鋪設